(投稿:武昌理工学院 汪雨欣)
为深化红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田野新青年志愿服务团之红安薪火于7月14日赴董必武故居,开展以“踏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荣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中,青年学子们通过沉浸式学习感受革命先驱的奋斗历程,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董必武故居
走进董必武故居,触摸革命历史的温度
志愿团抵达董必武故居后展开了深入调研。泛黄的书页、陈旧的桌椅、简朴的办公场所……故居内陈列的每一件历史物件,都无声诉说着董必武早年投身革命、鞠躬尽瘁的峥嵘岁月。成员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驱的赤诚初心产生共鸣。“书本上的文字在这里变成了鲜活的故事,革命前辈的奉献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精神力量。”志愿团成员黄一容同学感慨道。
文物展示
展开剩余54%红色遗迹漫步,感悟革命艰辛与荣光
随后,志愿团沿着青石板路走进长胜街。苏维埃工会、银行旧址等革命遗迹林立,斑驳墙壁上鲜红的标语历经岁月洗礼依然醒目。同学们缓缓前行,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传递情报、筹备物资的紧张场景中。“每一块砖石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处遗迹都在诉说着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遗址负责人表示,实地参观让青年学子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董必武故居
竹编匠心传承,红色精神“活”起来
在红安竹编非遗文化体验环节,志愿团成员化身“红色匠人”,在非遗老师指导下将竹条编织成红船、井冈山等革命图景。指尖翻飞间,传统工艺与革命符号交织融合。“竹编需要耐心与坚持,正如革命先辈‘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品格。”成员黄一容分享道。通过动手实践,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匠心传承中深化了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红色教育润心田,青春使命勇担当
“我们团队此行为发扬军营淬炼的硬核作风,将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广阔舞台中续写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篇章。”志愿团成员李晓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大学生志愿团成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更激发了他们投身志愿服务、传承红色文化的热情。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贡献青年力量。(完)
发布于:湖北省贝格富配资-配资软件app-股票杠杆公司-网络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