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那张脸刚在屏幕上冒出来,直播间的弹幕就跟炸锅似的,密密麻麻一排排,都是问的同一个问题:“阅山河到底啥时候开?”要不是亲眼所见,我还以为大家是等着抢春运火车票呢。气氛有点像国足进了世界杯,没等主裁判吹哨,球迷已经开始在群里互相嘲讽加催促。人间真实,催更才是互联网的永恒主题。
董老师说最近雷雨多,节目还得推一推。他说得云淡风轻,其实我脑补到后台那帮人已经在水坑里集体蹦迪了。去年夏天那次阅山河,摄影师全副武装,镜头上水珠比弹幕还密。这画面要搁朋友圈,妥妥的“风雨无阻正能量”,但你真看后台,估计有人想把摄像机扔河里顺流而下。雨天拍直播,真不是诗和远方,是鞋带上全是泥,脸上分不清是水还是汗。数据都不用查,随便拉一个直播同行问问,个个都能讲出一打“雨战”故事。
说起来,阅山河这节目和天气杠上也不是一天两天。选景区、测产品、踩路线、拍宣传片、写文案、约嘉宾,从方案出炉到正式上线,时间表比高铁晚点还多变。宣传片得实地拍,拍着拍着主创都快变景区常住人口了。那种赶进度的焦虑感,谁做内容谁懂。嘉宾老师时间难约,路线一改再改,文案推倒重来,真有点像足球场上的补时阶段,越到最后越容易出大新闻。
有意思的是,观众一边催更,一边又会在评论区自嘲:“你们这进度条,堪比世界杯预选赛。”明明都明白慢工出细活,可等着等着,心里还是忍不住想快点看到山河那头的新故事。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球迷熬夜看欧冠决赛,明知道只有一场,还要提前一周开始倒计时,老母亲式的期盼。
其实,阅山河火起来不是没理由。大家都在城市里窝久了,想透口气,哪怕只能隔着屏幕跟着董宇辉走山走水,也觉得心里敞亮。可你别以为这就是风花雪月,后台跟打仗似的。摄影师撑着伞护着机器,助理背着设备满地找信号,嘉宾老师一边跟导播组对暗号,一边还要和景区保安斗智斗勇。那场面,跟马拉松最后冲刺时的混乱有得一拼。
有时候会想,阅山河就是和“完美”死磕。节目组小心翼翼,每一帧都想做到最好。有人说他们太较真,可你真让他们快点交工,搞不好山河还没拍完设备先报废一半。观众等得急,团队更急。可这种慢,是不是也有点像运动员备战奥运,天天被催成绩,心里却明白,没扎实的底子,谁都不敢轻易上场。
当然,信息透明度这事儿,节目组确实还能再学学人家英超球队伤病报告那样,别搞神秘。“鸽”了就说鸽,别让大家干等。隔壁杨紫、白敬亭那些“有生之年”剧粉丝都练出佛系心态了,阅山河这点“鸽力”还不够让人崩溃。观众的情绪宝贵,挂在弹幕区的不是一句“等更”,是每天被生活榨干后的一点期待。
慢节目在这个时代反而成了稀缺品。所有人都习惯了“碎片时间”,刷短视频都恨不得一秒钟看完剧情,等一场直播就像等初雪。慢得让人抓狂,又慢得让人忍不住抱怨里带着点温柔。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像看王楚钦打马龙,球迷一边喊着想看高质量对决,一边又怕自家偶像打得太快没得看?
说回董宇辉,他那股“欲言又止”的坦诚其实挺让人舒服。没给具体时间,也没随便画饼。观众想要的,是能看到用心和努力的痕迹。就像有球迷宁可看一场0-0的防守大战,也不愿意看假球。真诚比什么都重要。
我有时候真挺佩服那帮在雨里直播、泥里打滚的家伙们。每次收工,满脸都是泥点子,嘴里还在嘟囔下次一定要挑好天气。可转身又进组,谁都像打不死的小强。成年人哪有奇迹?都是咬着牙,一次次把“诗和远方”从泥巴里刨出来给大家看。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觉得阅山河这种“慢动作回放”会不会是未来内容的趋势?还是说,等了半天,最后大家转头去刷短视频解闷?弹幕区见,咱们一起唠唠,那些等雨停、等山河、也等自己慢下来的时刻。
贝格富配资-配资软件app-股票杠杆公司-网络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